2017年5月10日至6月3日,我院15名同学以及学院的孙海涛老师赴荷兰Terneuzen进行短期交流活动。此次是双方学校第一次交流合作,当地老师十分热情友好,在这几个礼拜中,我们收获了友谊,学到了不同的文化习俗,融入当地生活。在对中外护理差异上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解和看法。我们将从以上下几部分来做出总结:
学习方面:在当地老师的介绍下,我们15个人被分成三组,五人为一组开始了三个不同地方的学习。每个礼拜轮流换地方来进行实习,实习地方分别是:1.ZorgSaam,当地的一家社区医院;2. SVRZ,养老院;3. Tragelzorg, 机构(智力缺损的儿童)。第一个礼拜的ZorgSaam是当地最大的社区医院,医院老师提供了内科,外科,神经科和呼吸科等科室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想去的科室并开始实习。首先,老师带领我们去挑选护士服,这边的护士服分衣服和裤子,相比国内的连体护士服,大大减轻了护理时行动的不便。接着,我们就被带去科室见带教,开始了一天的学习。每个科室的病房大约有15间房间。早上七点交完班后,护士们开始协助病人刷牙洗澡吃早饭。在这里因为没有护工和师傅,擦身等生活护理都由护士来做,提倡病人自己独立进行生活护理,为了让他们不失去生活能力。八点半左右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推着电脑车开始进行病人的查房。查房之后住院医生需要对疾病发展治疗过程予以记录,并且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、观察方案的制定。护士的工作时间为每天早上七点上班下午三点半下班。医院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,病房内墙上贴着病人家属的照片,希望能够给病人家的感觉。护士有很多时间跟病人接触,护患的关系大大的提升了。护士推着病人去做各项检查,检查完后护士在把病人接回病房。在这里,我们看了如何给病人打针,插导尿管和插胃管。对比中国的护理操作来说,无菌意识观念都是一样的。但这里的护士有着更高的护理判断力来帮助医生做出判断。医院的运作主要靠的是护理人员,医生只是每天去一次看一下自己的病人。整个病房没有医生在那里值班,全交给护士管理,护士的责任很大,发现问题全要护士处理,对病人的观察要非常仔细,对病人的情况要及时发现。护士与医生主要是通过电话进行联系,需要处理,打电话告诉医生。第二个礼拜我们去了养老院,荷兰为老人提供了很好的养老福利,无论是在居住环境还是生活方面都给人家的感觉。这里的老人有些有意识障碍的问题,他们在完成日常活动(如穿衣服和洗澡)、上肢活动、走路、爬梯子时存在困难,但这里的护工们还是很细心耐心的照顾她们。有时我们会跟老人们一起吃饭,玩闹,还会一起做活动。每个礼拜两三次会有医生来观察老人的身体情况。我们看到有的老人病人很严重了,询问到“为什么不送去医院”,他们会回答道“死亡在养老院里是很常见的,我们必须尊重老人们的选择”。我们到了这里才感觉到,原来死亡离自己这么地近。我们现在正是做事冲动,挥霍青春,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。而老人们的离去,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,教会了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,有意义地过好未来的每一天。每天我们下班回家的时候,老人们就像送别自己的孙子孙女似的,眼里满是慈爱,挥着手,依依不舍地告别。第三个礼拜我们去了为智力障碍的孩子生活的机构。政府为这群孩子支付全部的开销,等这群孩子长大后,也为他们提供融入社会的简单工作。这里的职工锻炼他们,使他们在心理、智力、体能诸方面得到发展,最大限度地补偿其缺陷,掌握生活中实用的知识,形成基本的生活实用技能和良好习惯。
生活方面:这里的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所小别墅,每两个人一间房间,开放式的公共厨房,游戏场所,很符合年轻人的喜好。每个礼拜我们都会按照计划表进行房间客厅厨房的打扫。在上海时,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,在国外我们得自己开始煮饭打扫卫生,独立生活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这里的老师也为我们租了15辆自行车,每天我们都会骑车去实习。我们居住的地方处于这个地方的中心,超市购物场所离我们很近。每天下班后,大家都会一起去采购食物,日子过得很舒适。居住的周围是托儿所,每天下午都能看到小孩开心的荡秋千玩耍,负责老师说这个城市靠海为生,许多父母一个礼拜都出去航行,就把小孩托管在这里。在饮食方面,就不得不提荷兰人一天三餐的组成形式了,即通常由两顿冷餐和一顿热餐组成。
早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面包,荷兰人喜欢在面包上涂抹上可口的酱汁,例如花生酱、巧克力酱、芝麻酱等等,以增加面包的香浓口感。另外奶酪和冷制的肉类也是搭配面包的很好选择,其味道香滑细腻,深受荷兰人的喜爱。为了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,我们大多数以面包为主,一个礼拜后大家都十分想念上海菜。
文化体验:人们常把荷兰称为“风车之国”,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。它的真正国名叫“尼德兰”。“尼德”是低的意思,“兰”是土地,合起来称为“低洼之国”。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,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,真是名符其实的“尼德兰”。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,一年四季盛吹西风。同时它濒临大西洋,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,海陆风长年不息。这就给缺乏水力、动力资源的荷兰,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。因为我们在荷兰见到最多的就是风车,当地老师介绍这些忠实的风车在荷兰的各个角落运转。它们各个形状大小不同,用途也不一。磨谷子、锯木头或是在海埔新生地控制水流。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,荷兰的乡村化生活别具一格。地势平坦了,草地上的牛羊渐渐多了,路边的民宅也更加紧密了。荷兰民宅,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开放式的大玻璃窗。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浮华,荷兰人的生活节奏不紧不慢。城市街头随处可见年迈老人嘬着咖啡享受闲暇时光,中年人骑着自行车悠然哼起小调儿,年轻人背着运动背包结伴去运动。
参观方面:当地老师在每个双休日带我们去不同的城市参观。1.荷兰人体博物馆和莱顿大大学解博物馆:在昏暗的光线中,在讲解器的指引下,我们从膝盖进入,在血管、细胞等体内组织的陪伴下进入腹腔,又在游览过如同迷宫一般的心、肝、胃、脾、肺后,进入大脑,并从口腔之中穿出。整个人体内设置了多处声光电控制装置,使我们身临其境。例如,在口腔部分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牙齿、舌头、小舌和其他器官,还可以通过触摸来感受口腔的不同组成部分的质感,并能感到这里潮湿的环境。博物馆通过全息图、影像资料和其他互动方式来讲解人体奥秘,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,提醒人们爱护自己的身体。2.我们还去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,布鲁日等,巧克力是比利时文化中极重要的一部分,到处可见琳琅满目的巧克力。比利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比利时是一个很小巧却非常精致的国家,虽然每个城市都隔得很近,却有着各具特色的丰富“玩点”——不用总是在匆忙跋涉,却可玩得很尽兴。乘马车或漫步在崎岖的石板路上,街道两边都是中世纪古建筑,那惬意的画面一直让我印象深刻。
总之,这几个礼拜的交流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,我们很感激学校提供了这样的机会。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这样的途径了解国外的情况,不仅是教育的国际化,也增加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沟通和交流,也让更多的人更了解中国。
出国交流是人生中很宝贵的经历,他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有很大的影响。通过短期交流我们除了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技术,领略到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,还可以体验到国外丰富的文化和风俗,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我们会努力使自己更优秀,争取以后获得出国交流的机会,使这段时间里的交流成为我们生命中一段精彩的旅程。